引言专业的股票配资价格
"宝宝一看到这个人就哭,是不是这个人带了煞气?"这样的疑问在育儿群里时常可见。
许多父母都有类似经历:平时乖巧的宝宝见到某些特定的人,突然就嚎啕大哭,怎么哄都不行,而这个"某人"往往不解地表示"我又没惹他"。
更有甚者,一些老人会解释说这是因为宝宝"看到了不干净的东西"或者"前世的冤家"。
那次我家宝宝的"奇怪"反应
记得大果8个月大时,我们去参加一个家庭聚会。当时有位远房亲戚第一次见到大果,热情地想抱抱她。
我们家大果平时算是个亲和型宝宝,见到人总是笑嘻嘻的,很少排斥陌生人。
然而出乎意料的是,这位亲戚刚伸出手,大果立刻扭头钻进我怀里,接着爆发出震天动地的哭声。
那位亲戚有些尴尬,旁边几位老人立刻起哄说:"看来你们有前世纠缠啊!"还有人说:"可能是她身上有东西,孩子看得见大人看不见的。"
当时我虽然不信这些,但也确实被宝宝的反应吓了一跳。
展开剩余86%后来我仔细观察才发现,这位亲戚戴着一副很大的黑框眼镜,穿着深色衣服,说话声音洪亮,动作也比较大。
而大果当时正处于"陌生人焦虑期",对这种突然出现的强烈视觉和听觉刺激产生了恐惧反应。
类似的情况在小果身上也出现过。他一岁多时特别害怕留八字胡的男性,后来我推测可能是因为电视里的反派角色经常留这种胡子,让他产生了不安全联想。
通过这些经历,我开始深入了解婴幼儿的认知和情绪发展,发现宝宝突然对某人大哭背后,往往有科学的解释。
宝宝看到"某人"大哭的三大科学原因
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并咨询儿童心理专家,我发现宝宝看到特定人物突然大哭主要有以下几个科学原因:
1. 陌生人焦虑与依恋关系发展
陌生人焦虑期:婴儿在6-18个月之间通常会经历一个心理发展阶段,称为"陌生人焦虑期"或"分离焦虑期"。
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能够区分熟悉的照顾者和陌生人,并对陌生人产生警惕甚至恐惧。
这是一种进化上的生存机制,从人类进化的角度看,对陌生人保持警惕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本能反应。
儿童心理学家鲍尔比(Bowlby)的研究表明,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健康依恋关系发展的标志。
依恋关系的表现:宝宝大哭并不总是坏事,有时恰恰证明他们与主要照顾者建立了健康的依恋关系。
当他们感到不安全时,会本能地寻求熟悉照顾者的保护和安慰。
我家大果在8-12个月时期几乎对所有陌生人都保持高度警惕,这个阶段她只愿意让我和丈夫抱。
儿科医生说这完全正常,是她安全依恋发展的一部分,而不是什么不好的征兆。
随着年龄增长,她的陌生人焦虑逐渐减轻,现在已经是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。
2. 视觉和感官刺激的特殊反应
除了陌生人焦虑,某些特定的视觉或感官刺激也可能触发宝宝的哭泣反应:
特殊面部特征:婴幼儿对人脸特别敏感,某些特殊的面部特征可能引起他们的不安。例如:
浓密的胡子或眉毛 特别大的眼镜 异常的发型或发色 面部疤痕或其他明显标记3. 早期经验与情绪记忆的影响
宝宝的哭泣有时也与他们的早期经验和形成的情绪记忆有关:
负面经验联结:婴儿可能将某人的特征与过去的负面经历联系起来。例如:
白大褂可能让宝宝联想到打针的经历 某种特定气味可能让他联想到不舒服的就医经历 特定音调的声音可能与某次惊吓经历相关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,即使婴儿的显性记忆(能主动回忆的记忆)尚未发展完善,但情绪记忆和程序性记忆从出生后就开始形成。这些隐性记忆会影响婴儿对特定刺激的反应。
如何应对宝宝的"哭闹"情况?
了解了科学原因后,作为父母,我们应该如何适当应对宝宝看到某人突然哭泣的情况呢?以下是一些实用建议:
✅ 尊重宝宝的情绪,提供安全感
不强迫接触:当宝宝对某人表现出明显不安时,不要强迫他与该人接触或要求他停止哭泣。这可能会加深宝宝的恐惧感。
我们家的原则是:任何人想抱孩子,必须先获得孩子的许可。如果孩子表现出不愿意,我们会尊重他的感受,不会为了所谓的"礼貌"而强迫他。
提供情绪安全港:当宝宝因陌生人而哭泣时,父母应该成为他的"安全基地",给予安抚和保护。可以轻声安慰:"没关系,妈妈在这里,你感到害怕是正常的。"
大果刚开始非常抗拒我一个戴眼镜的朋友。我们采用了渐进式接触法:第一次,朋友只在远处微笑;第二次,靠近一点但不直接互动;第三次,轻松地在她面前玩玩具。几次下来,大果就能接受这位朋友了。
✅ 帮助"某人"调整接触方式
建议调整接近方式:如果某人总是引起宝宝哭泣,可以友善地建议他们调整接近宝宝的方式:
降低声音,采用柔和语调 放慢动作,避免突然靠近 先在距离宝宝较远的位置互动 蹲下来与宝宝平视,而不是俯视宝宝减少刺激性特征:如果条件允许,可以请对方调整一下可能引起宝宝不安的特征:
摘下太阳镜或醒目的饰品 暂时不使用强烈香水 换一身不那么鲜艳或图案复杂的衣服小果特别怕陌生男性,尤其是高大的男性朋友。我会建议他们先坐下来,降低身体高度,这样小果通常会感到不那么有压力。
✅ 情绪调节与积极关联的建立
积极关联练习:帮助宝宝建立对特定人物的积极情绪关联:
让这个人成为有趣玩具或美食的"送货员" 在这个人在场时进行宝宝喜欢的活动 通过照片或视频提前让宝宝熟悉这个人情绪调节练习:随着宝宝年龄增长,可以逐渐教导简单的情绪调节技巧:
教导深呼吸(对于稍大的宝宝) 使用转移注意力的技巧 通过命名情绪帮助宝宝识别自己的感受:"你看起来有点害怕,没关系,这是新朋友。"我曾经用"玩具关联法"帮助大果克服对医生的恐惧。在每次看医生前,我会给她一个小惊喜玩具,并告诉她看完医生后还有一个。几次之后,她开始将看医生与积极体验联系起来。
果妈寄语
从我两个孩子的成长经历和与众多家长的交流中,我深深体会到:宝宝的情绪反应虽然有时看似奇怪,但几乎都有其内在逻辑和发展意义。
当宝宝看到某人突然大哭时,这不是迷信所说的"看到了什么",而是他们大脑和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。
作为父母,我们最应该做的不是为宝宝的行为感到尴尬或急于解释,而是理解、尊重并耐心引导。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敏感度,都在以自己的步调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。
你家宝宝有没有类似的经历?是如何克服的呢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心得!
©图源网络|侵删专业的股票配资价格
发布于:广东省金多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